來源:LGEPR@flickr, CC BY 2.0
智慧手機、平板電腦之後,時下最熱門的移動產品無疑當屬智慧眼鏡、智慧手錶、智慧手環、智慧運動鞋等可穿戴設備了。
不過,4月去矽谷採訪時,每到一家廠商總部,筆者都會問他們的幾位員工,是否購買或使用了可穿戴設備,得到的回答都是否定的。當然,這種詢問並不具備統計意義,只是筆者想滿足自己的一種好奇心罷了。
大家肯定會問,那可穿戴設備市場到底怎樣呢?回答這個問題要分兩個部分:目前,全球出貨量總計也就數百萬個。筆者認為,可穿戴設備充其量就是剛從概念期進入市場發展初期而已。
然而,從消費者需求和技術發展角度看,可穿戴設備市場的春天一定會到來,且必定會形成巨大規模。
正所謂: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除了有關技術和元件廠商及多數媒體外,對可穿戴設備熱情最高的是市場研究機構,他們的預測數字雖然差異很大,但均極力唱多這一市場。
IMS預計,2016年,可穿戴智慧設備全球銷售額將達60億美元。
Berg Insight預計,2017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將達6400萬個。
BI Intelligence預計,2014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將達到1億個。2018年將達到3億個,按每個平均價格42美元計算,銷售額將超過120億美元。
ABI Research的預計,2018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將達到4.85億個,銷售額190億美元。
Technalysis Research預計,2018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將達7050萬個,銷售額117億美元。2013年這一數字分別為990萬和21億美元。
IDC預計,2014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將達到1900萬個,比2013年增加2倍。2018年將達到1.119億個。
NextMarket預計,2014年,全球智慧手錶產量將達到1500萬塊。2020年將達到3.73億塊。
為何叫好不叫座
筆者第一次聽說可穿戴式電子產品是在10多年前英飛淩舉行的一場發佈會上。那時,英飛淩展示了一款採用特殊紡織材料、可以內嵌半導體晶片和感測器的電子服裝,能播放MP3音樂,也可監控患者的健康狀態。然而由於整體半導體行業的技術和生態環境所限,很多年後都一直未能上市。
隨著網路和半導體技術的發展,直到近兩年谷歌眼鏡的出現,才真正帶動了可穿戴設備進入消費者市場。
儘管隨後三星、索尼、高通、谷歌、蘋果、果殼、咕咚、智器、土曼,等眾多中外廠商,已經先後推出了各種可穿戴設備,但是該市場並未起量。如前所說,仍處於市場起步期。究其原因,一是顯示、電源和操控等技術;二是價格,一副眼鏡動輒近萬元,一塊手錶功能有限,售價高達一兩千甚至三四千元;三是沒有真正滿足消費者需求。還是那句話,用戶體驗不夠好。
可穿戴設備與智慧手機或平板電腦不同,市場應用非常分散。因此,殺手級應用也應根據這一特點開發。再期望靠一種產品通吃若干應用的情況恐怕不現實了。
還有,國內廠商由於原創能力不強,基本是模仿海外大廠商的設計,小富即安的心裏太強,不去認真潛心琢磨消費者的需求和習慣,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很多產品是為了急於賺錢而匆忙上市。
更可悲的是,有些廠商,多是一些大廠商,看到別人做可穿戴設備,而且是市場熱點,為了體現自己也有這方面的技術能力,而盲從地推出產品。消費者不用腳投票才怪呢。
宣傳不靠譜
就目前發展狀況而言,大多數可穿戴設備只是追求表面時髦,中看不中用。對消費者而言,實際用處不大,而且市場的宣傳上言過其實,不太靠譜。
以面向一般醫療和健康的可穿戴設備為例(重病患者除外)。
消費者知道了血壓、脈搏心率、血糖等數據後,他們能做什麼呢?目前,給消費者提供的大數據分析功能非常欠缺,把數據通過無線網路送到醫院分析,效果也未必好。現在大醫院的醫生治療患者及處理他們的病理數據都忙不過來,有誰會去關注這些普通的健康數據呢?傳給社區醫院醫生去分析、診斷?在目前中國這種社會環境下,他們的責任心和服務態度靠譜嗎?如果傳給專門的健康保健醫院,那麼,高昂的收費也不是普通消費者能夠承擔的。而如果沒有相應有效的醫療或健康建議或方案,那這些數據就沒有什麼太大意義了。
另外,筆者每次在展會上看到智慧手環、手錶等,都會問展臺工作人員,你們的產品所測得的數據有多精確呢?得到的回覆無一例外,我們的產品雖達不到醫療級,但健康級精度絕對沒問題。再問,有什麼資質證明嗎?這時的回覆就只剩沉默無語了。不過,還是有一位廠商說出了實情:其實,國內大部分智慧手環、手錶都是為了滿足人們新奇、炫酷和時髦的心理,所謂的數據採集有很多沒用或不準確的數據資訊,至於建立健康數據病歷只是銷售噱頭而已。現在可穿戴設備這麼熱,不這麼說,我們怎麼賣出去呀?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