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版「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簡稱自經區條例),將成為核四、服貿爭議後,朝野角力的最新戰場。
「自經區條例」究竟有哪些開放內容?又有哪些爭議?本刊整理三月三十一日至四月十四日,於立法院召開的五場公聽會,國家發展委員會說明會及採訪內容,就民眾關心的九大爭議,以產、官、學正反兩邊的意見,讓讀者了解自經區條例的真實面貌。
全民危機篇》吃的用的,更不安心?
爭議1:
自經區在廠商生產後,開放部分產品可內銷台灣,
我會不會買到大陸來的黑心食品或用品?
反方陳吉仲(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
中國花生醬不受管制,當然會打到台灣花生醬
自經區開放台灣對中國管制的八百三十項農產品進入,加工後,若屬管制性產品,則全數外銷;非管制性產品,可以輸往課稅區或保課區外,就是內銷。
講白一點,如果今天自經區進口中國花生(原本中國花生不准進口台灣),加工後的花生油也是管制性的產品,就要外銷;但,花生醬卻是非管制性的,可以內銷。
中國所生產的花生醬,是不是可以進來國內市場?進來的時候,會不會打擊原本用台灣生產的花生醬原料?
當然會。我們現在吃的花生醬,幾乎全部都是進口的,一年進口二千八百公噸花生醬(成品)裡面,自中國進口的就有一千三百多公噸。
我們認為,自經區對台灣的農業有以下幾個影響:一、不論管制性或非管制性的原料進來之後,生產為管制性的食品,並標示MIT出口,絕對會對用台灣原料所生產的食品產生影響;二、中國管制性農產品的出口價格與產地價格,均比台灣價格還要低,在此情況下,廠商會用誰的原料?我們認為,廠商一定是追求最高利潤,絕對不會因為愛國心,而使用台灣本地的原料;三、當管制性的產品進來後,若是其生產管制性的產品,按照條例規定,將來出口是免關稅的,在此情況下,廠商勢必進口更多,到時候所產生的影響,當然是可以預見的。
正方徐世勳(台大農經系教授):
美國大品牌用大陸花生製造,卻能賣進台灣
花生醬這個問題很有趣。花生是限制的農產品,不准從大陸進口到台灣,但花生醬卻可以。像美國的大品牌Skippy,用大陸花生製造的花生醬,可以銷售到台灣來,只要付二五%的關稅就可以進口。
自從台灣加入WTO後,我們的花生種植面積已經下降二二%,罪魁禍首並不是國內著名的福源花生醬這家工廠,或其他食品加工廠,而是國外的大廠牌,因為他們使用大陸的花生製作花生醬。為什麼國外的大品牌敢冒這種風險,使用大陸黑心原料來製作花生醬呢?我希望,大家好好去思考這裡面的問題。
既然要國際化,就必須按照國際標準,大陸的農產品只要是符合規格、標準,就像是這家美國知名的大廠商,仍然會使用大陸花生來製作花生醬,再銷售到台灣、日本、韓國、菲律賓,甚至回銷到中國。
在這裡,我們要強調的是它的公平性,不能因為這樣,就認為國內的食品加工業,不可以進口大陸花生來製作花生醬,過去是因為台灣加入WTO,同意國外的大廠商可以進口花生醬,無論它原料從哪裡來,在哪裡生產;說到底,禁止國內業者用大陸花生,對國內花生醬業者來說,也是一種不公平。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