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國內要聞
提供國內重要大事最新消息。 
回收油成品雖未超標 恐含未知毒素
Sep 8th 2014, 14:46

針對食藥署公布「回收油」檢驗結果顯示,「全統香豬油」上游原料致癌物超標,且新鮮度不佳,但經製油工廠「強冠」精煉後,成品卻未驗出有害物質;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就初步檢驗結果來看,回收油精煉後已除去重金屬、黃麴毒素及致癌物「苯駢芘」等有害物質,但可能含有上述檢驗項目之外的工業成分或毒素,仍有進一步檢驗的必要。

行政院科技會報兼任研究員、台大教授許輔則強調,食品大廠味全內部中央研究所在進貨前,也檢驗過強冠油品,結果都符合標準,但這些檢驗項目是針對合法油品,強冠及上游「郭烈成」地下工廠,在加工時可能添加其他化學物質,因此必須徹底了解其製程,才能釐清所有添加物及可能殘留的有害成分。

【釐清製程及添加物】

「食藥署還是必須告訴民眾,回收油與正常油品『到底差在哪裡?』」許輔分析,食藥署應完整比對全統香豬油與其他合法市售豬油、廢棄回收油、皮革油的成分差異,而非像目前僅比對全統香豬油、強冠原料油及郭烈成上游「胡信德」回收油工廠原料的成分。

強冠過去5度面臨衛生局查廠,都「安全下莊」,令外界質疑稽查作業未盡落實。許輔表示,除作業環境安全衛生及成品檢驗外,包括各級食品廠商的進貨及批次,都需詳盡記錄,才能避免食品原料再度「出包」。食藥署食品組長潘志寬則坦言,針對強冠的稽查作業,在技巧及能力方面都有檢討必要,應增加中央會同地方的聯合稽查次數,以提升稽查效率。

【建立追蹤追溯系統】

另一個治本措施,則是食藥署正在建構中的「食品業者登錄」及「食品及相關產品追溯追蹤系統」,現已列入加工肉類、加工乳品、水產、餐盒、食品添加物、基改食品等項目,食用油脂則可能列入第2波管理名單。潘志寬解釋,在業者完全釐清產品上、下游流向,及揭露合法原料廠名單的狀況下,才能杜絕強冠向郭烈成這類地下工廠進貨,或食品業者使用胡信德等廢油回收廠產品的離譜情形。

「政府自塑化劑事件以來,專責處理食安事件的跨部會系統仍未實質運作。」許輔直言,目前食安事件的最高主管機關仍在食藥署層級,但以這次回收油事件為例,也牽涉環保局及工業局等業務,顯示跨中央、地方及跨單位的整合仍不理想,即便行政院設有食安會報,宣示性質仍大過實質作用。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hhk9yaisgbq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